媒体报道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民航将如何在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中发挥比较优势?

发布时间:2021-03-05 浏览:3351
近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炉,对2021年至203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国家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从国土空间规划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强,上民航”。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民航又是其中的国家战略先导产业。作为主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的“排头兵”,未来民航将如何在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中继续践行民航担当、体现民航作为呢?

什么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在我国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人民网在报道时用了“人享其行、物优其流”来展示未来全面建成交通强国时的美好场景。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支撑“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规划纲要》还明确了三方面主要任务,一是优化交通布局,将构建70万公里交通网线,建设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建设10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二是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的融合发展,推进各个区域间交通协调发展,还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与旅游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推进安全发展,推进智慧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的治理水平。

新华网思客智库在2月底专访参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及相关规划编制的专家后,发布了《这是一盘大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究竟是什么?》的报道,其中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哪些特点?”作了专门阐述。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空间网络,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通道和节点。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来会成为一张布局完善、规模合理、结构优化、资源节约、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海陆空骨架网络。

在专家眼里,这一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主要体现四个特点:第一,“综合立体”强调的是统筹融合协调,也是坚持系统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重要体现。过去,交通运输行业的隔离性非常强,“铁公机水”这些不同的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各的体系。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也不够,这样的情况显然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第二,是“把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特别强调了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包括邮政、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第三,这次规划不再是仅仅基于我国的一个规划,而更强调面向全球,更好地构建与全球的互动关系,更好地支持开放和内外双循环的新格局。第四,非常好地体现了部门之间的协同,《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以及流域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好。

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融合中的民航担当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参加发布会,并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体布局中的民航运输特点与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答记者问。《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第一时间刊发文章《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中发挥民航作用》。文章中提到,《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涉及航空枢纽体系建设、综合性通用机场布局、航空物流发展、国产航空装备产业化与商业化应用、新一代空管系统发展等方面。

民航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高效便捷、机动灵活、带动力大、国际性强等特点。未来我国民航业将加速构建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和航空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发挥民航在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重点在于构建一张“机场网”、一张“航路网”。

机场网方面,将加快建成以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400个左右,重点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巩固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4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布局约40个区域航空枢纽,构建四通八达、连通全球的空中运输网络。

航路网方面,将与机场网协同,着力扩大繁忙机场空域运行容量;在主要机场群之间构建基于大容量通道、平行航路、单向循环等先进运行方式的高空航路网;推动我国航路网与亚太航路网的高效衔接,构建结构清晰、衔接顺畅的国际航路网;统筹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发展需求,构建满足各类航空用户需求的中低空航路网。

下一步,还将依托机场网和航路网,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开放的、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统一制度、规范标准等,推动运输服务和产品信息的互通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技术标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打造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空地联运服务产品。

《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发展。智慧民航是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分析整合各种关键信息,最终对行业安全、服务、运营、保障等需求作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的过程,包括“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人机协同、全球共享”四方面基本特征。近年来,民航以“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航企、智慧监管”建设为抓手,加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民航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成效逐步显现。下阶段将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驱动行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以智慧民航建设为牵引的发展战略,制定新一代智慧民航运输系统战略规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统筹优势资源,向智慧民航建设倾斜;二是催生以集约共享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提高民航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三是建立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发展机制,加强与行业各主体间、各交通方式间、上下游产业链创新链间的协同合作。

此外,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民航智慧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新基建,中国民航未来将以“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五个一”为目标,推进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通过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和成果,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机制,支撑行业由数据支持决策向数据决策过渡。

未来可期 充分发挥民航比较优势

当前,中国民航已经进入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如何在未来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充分发挥民航比较优势?澎湃新闻等媒体刊发了不少民航专家的见解。民航专家林智杰表示,以往的规划是各自规划,铁路有铁路的,公路有公路的,民航有民航的。《规划纲要》体现了多种运输方式融合的大趋势,表明综合运输体系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凸显,以后老百姓出行将更加方便,换乘衔接体验将越来越好。

对于民航在各运输方式中的优势,林智杰认为:第一是国际交往,特别是在国际旅行上,民航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都需要民航业的支撑;第二是国内商务出行,特别是城市群之间的通道建设主要也依靠民航业;第三是国际高价值货物运输。这三点是民航相比铁路、公路、水路来说的优势,所以未来民航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做文章。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表示,《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将达到70万公里左右,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400个左右。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启动国内消费市场升级,增加民航运输机场数量,进一步织密国内航线网络是必需的,是我国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的必要保障资源。《规划纲要》还提出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这是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具体举措。可以看出,民航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下决心补齐我国民航物流短板,将以此为抓手,增加全货机机队规模、航空货运枢纽数量、境外航空物流设施机制等全要素资源供给。

此外,綦琦还表示,与运输航空相比,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较为滞后,短板明显。但这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也是能持续实现增量发展的重点领域。补齐我国通航短板需要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新业态、新思路,基本航空服务、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支线货运航空、无人机货运、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制等均是值得重点发力的新细分市场。目前,城市空中交通UAM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已经得到各国重视,未来有望成为继无人驾驶汽车之后,又一全球业界竞相追逐的未来产业。我国应利用在全球无人机研制领域的先发优势,在应用场景和适航管理等方面努力追赶,时不我待。(中国民航报 记者柏蓓)